明代于谦简介及家世(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落泪,太后得知水米不进)(明代于谦的个人资料)

在相对于清朝较为政治清明的明朝里,发生过一起冤假错案。也就是明朝的一代忠臣于谦的含冤而死。

据说当时,在于谦死后锦衣卫去抄家时潸然落泪;而太后知道后,则是不吃不喝。

那么一代忠臣是因什么含冤而死的呢?而锦衣卫、太后这些看似与他无关的人物又为什么被他的死讯受到影响呢?或许待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会对于谦被冤斩一事有更深的认识。

超群出众,他立志通过仕途实现抱负

在洪武三十一年,于谦出生了。

地点在杭州钱塘县的太平里,现在来看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的祠堂巷那一片。

于谦的家庭算得上是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中有几代人是做官的。他的曾祖父是九思宫大杭州路的大总管,而祖父是文明洪武年间的工部主事。

于谦

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有些变化了,或许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隐居在家乡里,不愿意跟做官打交道。

可能是受家族的熏陶,于谦自小就刻苦学习,心中怀有远大抱负。

于谦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文天祥。他非常敬佩忠诚勇士的气节的文天祥,还将他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家中,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要时刻警戒,学习他的风骨。

很幸运的是,于谦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在邻居逗他“红孩儿,骑黑马游街。”时,他脱口而出“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一时间震惊乡里。

于谦长大后,一直想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虽说于父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自己一样避世,但由于于谦并不这样想,他想要通过为官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之后在父子俩沟通了几次之后,于父决定支持儿子的决定。在永乐十九年时,于谦就考中了进士,当然这也是他步入官场的重要一步。

在他任职的时期里,他都能够完成好他的工作,并且表现的很出色,他离他的梦想就更近了一步。

于谦在《咏煤炭》写过这样一句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而诗中恰恰是隐含了他的一生。

刚正不阿,他任职期间堪称完美官员

根据史书记载,于谦是一个能够正身立本以及能力很强的一个人,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官员,在明史的记载中曾有过两件事,关于他的品行的事情,其中一件事就是他面对王爷朱高煦的事。

在历史上,朱高煦颇有建树,领兵能力十分出色,但却是性情残暴,更是一直想要谋反。

但是面对朱瞻基这样的一个君王,他输得很彻底。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当他被抓起来了之后,却没有人敢去审问他,就是因为他的杀气以及地位都令人害怕。

就在这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并且将他狠狠的数落了一通,他的言辞非常的犀利,将他危害到天下百姓的一个个罪名都列举出来。

史书上对这一段的评价就是,于谦为人刚正不阿,声音洪亮,大气凛然。

接下来的第二段,是关于他能够正身立本的记载,也就是于谦当年曾经遭到太监王振的盘剥。

在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王振要求每一位官员给予他一定的孝敬。这个孝敬也就是钱财。数量虽然说不是要求很大,但是却又代表了孝敬他的一个忠诚度。

王振

结果等到于谦的时候,他因为没有太多的钱财,所以就只拿了一些蘑菇和线香去给他,王振当时就被于谦气得直冒火,就将于谦扣留下来。

但是因为于谦的人缘非常的好,因此京城里的百姓几乎都跑过来为他求情。就连王爷也宣布,如果于谦有事情的话,就唯他是问,于是王振迫于压力就将他释放了。

皇帝当时对于谦的表现也非常满意,而且他觉得于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于是就下指令让于谦到江西去查询案件。

在他做官期间,于谦平反了几乎上百起案件,在五年之后,皇帝更是亲自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特地提拔他做兵部右侍郎。

于谦表现得十分的优秀,他并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就在他做官的时间里,他都完成得很出色。在当时他非常的受百姓的爱戴,同时他更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因此在涉及到了官员调动的一些问题时,皇帝也都会询问于谦的建议,而于谦请求皇帝的一些事情,皇帝大多数都会准奏。

于危难之刻挺身而出,他无疑是一代忠臣

于谦步入仕途后,算是一路顺遂。一直都遵守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是到了这一阶段,他挺身而出,做了常人不敢做的事。

那个时候,朱祁镇九岁登基,明朝朝堂并不平静,所以一开始只是空有虚位,没有太多的权利,权利在太皇太后的手上的。

而太皇太后也只想守护好明朝的江山。坚决抵制外戚干政。但是太皇太后的身体状况衰微,她跟“三杨”相继去世之后,王朝的正统地位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朱祁镇

当时的宦官王振就在朝堂上逐渐的大显身手,当时的朝堂里风起云涌,就这样宦官的干政就开始了。而这一局面就造成了王朝的正统地位逐渐就走向了没落。

就在这一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外面的敌人就已经看到了王朝的没落,于是就领兵抵达大同,进而到达北京,这时候的正统王朝不得不着急起来了。

然而这时的皇帝朱祁镇却在王振的觐见下,觉得自己御驾亲征,定能够鼓舞士气。

便不顾朝堂里的大臣的反对,就执意亲征上场。为了能够御驾亲征,甚至不惜在壮年立下太子。

然而在皇帝朱祁镇出征的那一天,接连下雨不断,就在这时王振又借机劝谏皇帝去他的老家蔚州。但是很不幸,就在去蔚州的路上朱祁镇就被瓦剌大军追上了。可想而知朱祁镇和他所带的人就被瓦剌困住在了土木堡里,也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

而于谦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史上记载,在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99年,朱祁镇被瓦剌所俘,瓦剌借此想向正统王朝谋取一些利益,但是却遭到了正统王朝的拒绝。

当时人们都知道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之后,朝堂上下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甚至有些大臣提出了南迁的建议。值得幸运的是于谦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皇太后便将重任托付给他,希望他能够保护京城不被敌人威胁。

与此同时,正统王朝为了朝堂的安稳,推举朱祁钰为帝,朱祁镇为太上皇。

在正统王朝换位的过程里,于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于谦过于出类拔萃,引起了一些党羽的嫉妒与不满,这也是后来他遭遇祸端的原因之一。

朱祁钰

功勋满满却被奸佞所害,锦衣卫抄家落泪

后来,在瓦剌来攻打明朝的时候,于谦就带领明朝军队出击,抵抗敌军,最后将瓦剌击败了,他也因此成为了明朝里很有名的忠臣。

这时候的瓦剌觉得朱祁镇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不能够因为有朱祁镇这个把柄,限制正统王朝的行动,于是他就提出了和谈。

等到于谦领兵把朱祁镇迎接回来的时候,是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

在朱祁钰在位的时候,于谦就很被重用。于谦的地位相当于是宰相,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是渐渐的,众官僚看到皇上对于谦日益的宠信,不满与嫉妒的情绪也在逐渐的膨胀起来。

一些奸诈狡猾的官员连续不断地进谏弹劾于谦,但是当时皇帝对于谦十分的信任与偏爱,就让这些善于嫉妒的官员的阴谋没有得逞。

但是时间没过多久,也就是景泰八年的时候,朱祁钰皇帝就卧病在床,然而此时的太子还没有长大成人,没有办法处理朝政。

这时候就有一批人拥护朱祁镇,在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等人就率领了千兵人,控制了长安门,以及东华门。

然而就在明英宗复位之后,那些本来就嫉妒于谦的人,以徐有贞为首的,便开始进谏污蔑于谦和王文等人,害他们受到了牢狱的灾难。

在监狱里面和于谦一起入狱的王文,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整天郁郁寡欢。但是于谦却能够保持冷静,他从容不迫,始终保持自己的品格正直不阿。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眷恋于谦,他终究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等到正月二十三日这天,于谦就被押送到了崇文门外。最后,他于崇文门外被斩,这一代英雄就这样死在了这座城池。

后来,朝廷就下令抄家,在锦衣卫去搜查于谦所住的房子时,却没有发现有多余的钱财。即便等到正屋的时候,也只是发现了其中所供奉的明代宗赏赐的蟒袍以及剑器等。

他这一生都很敬佩文天祥。他不仅在在家中供奉着明代宗给他的赏赐,而且还单独拿出一个房间来供奉着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

这时,看到这一情景的锦衣卫不禁落泪。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于谦和文天祥一样。在中年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两个人从来就没有后悔过,他们都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正确的道路上。

景泰八年含冤而死,太后得知水米不进

在曹吉祥的部下里,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官,他是非常的敬佩于谦的品行,在他在于谦死后专门去见他的墓碑前,忍不住痛哭。

曹吉祥见朵儿屡次不听,就徇私责罚他。但是就算这样,他还是依旧去于谦的墓碑里面敬酒。

过了好几天,皇太后得知了这个消息,叹息并哀悼了很长时间。皇太后知道当年是于谦在危难的时刻的挺身而出,又明白他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救了这个国家。可是就是于谦这样正直的爱国忠臣,却被奸臣残害致死。她非常的不满,并以不吃不喝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大义永昭于谦死后,他的职位便空出来了,后来于谦的官职就被石亨的同伴陈汝言代替了。但是不到一年,他就被人举报了,罪名是贪赃枉法,所受的贿赂达到了几万两白银。

明英宗下令搜查了之后,发现情况属实,就非常的生气的发问。“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的时候,死前都没有什么钱财,为什么陈汝言会有这么多?”石亨沉默,无法回答。

后来石亨也被捕了,死在了狱监狱里,而曹吉祥则是谋反了,最后被灭族,于谦的含冤终于要开始得到平反了。

在明宪宗成化初年时,于谦的儿子于冕就受到了赦免便回到京城,他上奏为父亲申冤,请求恢复他的官职。

诰文里面说:“当初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是于谦保护国家,让国家没有受到危害。这一生他始终都是公平公正,但是却被奸臣所陷害。先帝在位时就已经知道他是冤枉,而朕却是非常的怜悯他的忠诚。”

在明孝宗弘治二年时,便采取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将于谦追赠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

万历十八年,改谥为忠肃。

结语:

正如史记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所言:“吾夫为国死,为忠臣;吾子为父死,为孝子。天下妇人好夫好子,无出我右。”

于谦的一生都是明亮而坦荡的,即便他被含冤而死,但真相也在不久后出来,回顾他的经历自始至终保持着忠臣风骨。

而于谦也的确做到了,就像榜样一样的文天祥所坚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或重或轻。于谦压于泰山之上,立于天地。时间能冲刷人的记忆,却磨灭不了他的功劳。一生坦荡,两袖清风。

参考文献:

[1]略 论于谦的悲剧历史命运[J].陈学文.天中学刊.1998(06)
[2]于 谦:为官廉明反树敌遭陷[J].杨宇冠.法律与生活.2014(08)
[3]于谦一身清廉启后人[J].林波.中华建设.2007(10)
[4]两袖清风的于谦[J]. 杨子才.中国监察.2006(02)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