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张尼)“过去我们更多是去海外看一些比较好的产品,看看能不能学习借鉴,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海外客户会来我们这里采购。”在近日举办的2025雅森北京展上,佑旅优品品牌运营总监郭昊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佑旅优品的经历不是个例。伴随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构,中国汽配产品的高性价比正吸引来大量海外客户。
转型,抓住新能源红利
2月21日至24日,第36届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雅森北京展CIAACE)在北京举办。作为汽车后市场年后最早举办的全产业链盛会,本次展会横跨改装车、新能源车、燃油车三大赛道,数千家中外企业参展。
曾经,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在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占比不高。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逐步走在世界前列,供应链有望创造更高价值。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展会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自然成为最大亮点。
对于企业而言,当下,谁能跟上配套产品,谁就抢占了先机。

“今年我们会把重心放在线上销售,研发的产品重心放在电车上。”艾驰楷时(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HKS中国)总经理张丽丽告诉记者。
面对市场的调整,这家来自日本的通用改装部件老牌制造商正在积极调整策略。张丽丽说,到目前为止公司做的都是油车产品,今年会调整方向,虽然电车不需要排气、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但是轮胎、轮毂、刹车、避震器以及其他外观件后续会开发出来。
“这两年随着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有更多的衍生性需求。”郭昊说,这些年,用户画像出现明显变化,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新能源车主,产品需求也随之改变。佑旅优品今年也在新能源配套的轻改方面做了重点布局。除原有特色的窗膜、车衣和改色膜以外,今年在展会上还带来了包括智能小桌板、电动踏板等在内的众多新能源轻改项目。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贴车衣的车主比较少,但这两年车衣的发展比较迅速。比如,去年到今年,改色TPU的需求旺盛,它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变大,这也是因为年轻车主对美观和修复性有双重需求。”江苏铠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晓雯在采访中也谈及了用户需求变化。她认为,面对新形势,企业的产品要顺应变化,抓住市场机遇。
在郭昊看来,变化的还有整个产业链:“车企对于第三方拓展服务商的态度从过去的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开放,让第三方的一些技术可以更好融入到车上。”

“海外客户听到报价都觉得不可想象”
市场变化的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随之加剧。
“倒退十几年,那时改装圈可能只有HKS,客户可选性比较少,现在不一样,随着中国产品的品质提升,行业也会变‘卷’。”张丽丽坦言。不过在她看来,技术以及产品全线覆盖仍然是HKS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行业‘卷’要分两个方向看,如果纯粹‘卷’价格,可能会导致一些品牌和厂家牺牲技术和用料,但是现在‘卷’的方向可能更多会倾向于技术研发,这对于行业来说是好事。”郭昊说。
企业感到“卷”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趋势之下,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车产业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汽车零部件类产品出口金额累计达到105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金额294.4亿美元,同比下降1.4%。
《美国汽车新闻》此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显示,中国汽车公司上榜总数较往年进一步增加,整体排名也有所提升。
2025雅森北京展的观众数据变化同样印证了这样的趋势——前三天,观众人数同比增长35.6%,国内观众与国外观众比例为95.9%:4.1%,国外观众占观众总数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国外观众人数同比增长20.1%。
郭昊告诉记者,过去,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经常需要向海外产品取经,如今,无论是膜类产品、还是新能源汽车其他配套产品,中国企业已经逐渐进入领先行列。
“现在,很多海外客户会来我们这里采购,尤其是听到产品性能和报价时,都觉得不可想象。”(完)
![]()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