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以 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 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 为主题,汇聚超 50 位行业专家 200 家头部企业一同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交流、产业对接。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受邀参加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吴长征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从具身智能萌发转向具身智能涌现的阶段,三年之内,机器人综合性能会有十倍提升,未来五年,机器人综合能力会有 100 倍提升。
“未来五年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关键节点,机器人公司做好商业化落地,需要拥有三方面关键能力:强场景理解能力、强供应链能力、强落地交付能力。”吴长征表示。
以下为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演讲内容: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场景驱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下一站》的主题分享,也会分享我们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上所做的一些工作。
我们认为,具身智能下一站,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机器人是能用的状态,代表它具备相应的功能;第二个是好用,能够解决实际使用中的问题;第三个是有人用。因为只有具备这三个特点,人形机器人才是真正意义上新质生产力的提供者,才是真正开始拥抱商业化。
目前,整个行业正在从具身智能萌发转向具身智能涌现的阶段。2021 年前后,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还处在一个具身智能萌发的阶段,大家能看到的,更多是实验室里机器人的单点原子功能突破。到了 24、25 年来说,我们已经逐步地进入到具身智能涌现的阶段,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地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化,通过真实场景的落地,把人形机器人带到商业、工业、家用场景,从而推动整个万亿规模市场发展。
在商业化落地阶段,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会面临更多要求,有三个非常关键的点。
第一个,需要对于场景有强理解能力。机器人在场景里,当前能力能干什么,怎么跟上下游工序或者工位协同,怎样做到整体业务逻辑闭环做,需要对场景有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包括在场景里,怎么样设计方案,也非常关键。未来真正要用到场景里面去,怎么样测算ROI非常关键。
第二个,需要有强供应链能力。供应链能力包含几个点,一个是工程能力,还有质量体系。我们所有交付给客户的机器人,一定是不能有质量问题的,也是非常稳定的,对供应链就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个,需要有强落地交付能力。当前机器人还处在垂直场景,更多是向于商业、工业场景落地,需要我们能够有很强的交付能力,包括能够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包括要能够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当然,也需要拥有售后响应能力。
总体来说,具身智能机器人下一站,我们去做场景商业化落地时,这些是至关重要的三个点。
接下来,分享下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几年发展的看法。2025 年到 2030 年左右,我们认为机器人的性能会有大幅提升,三年之内,机器人综合性能会有十倍提升,未来五年,机器人综合能力会有 100 倍提升。随着性能逐步提升,机器人会从垂类场景泛化操作能力,逐步转向自定义动作,然后也能解决更多场景更多任务。
未来两年,人形机器人会主要聚焦垂直场景落地的探索,比如工厂的搬运、质检、上下料等环节。到2027、2028年,在工业与商业服务场景领域会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不只是拥有特定能力的专家,会逐步转向自定义动作的行业专家,去完成更多工作。到 2030 年左右,人形机器人会逐渐达到通用人工智能阶段,可以进入到更多场景,会逐步地走向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魔法原子也在循序渐进地做相应的落地。我们是非常关注落地应用的一家公司。我们率先在工业以及商业场景做了落地应用。魔法原子旗下的小麦人形机器人,已经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智能工厂里开始实训,目前主要在四个环节落地,一个是搬运,一个是上下料,一个是质检,还有一些测试环节。
第一个是搬运,在高速数字马达的工厂里,高速数字马达待加工物料,此前是人工搬运、人工转运,现在可以用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去做相关的事情。
第二个是,人形机器人可以做上下料的工作。高速数字马达生产,有一个点胶工序,其中上下料,需要在物料箱里把待加工的高速数字马达半成品一个一个拿出来,然后放到自动化涂胶设备上,涂完胶之后,再拿下来放到物料箱里。这样的长序作业任务,之前都是由人完成的,现在我们让人形机器人去完成。
然后,还有扫地机器人的质检工作,我们的人形机器人,会把传送带上传送过来的扫地机器人,搬到质检台上之质检,质检完之后,再把它搬到这个传送带上,送到下一个流程去。
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去做扫码、装箱入库检测等流程,包括还可以让人形机器人模拟人,去做洗地机等产品的不间断疲劳测试。
除了在工业场景里做探索,我们在商业服务场景里也做了相应实训。比如我们在合作伙伴的商业门店里,替代门店的服务员做售前、售中、售后的工作。
我们实地调研之后发现,门店的服务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导购的产品介绍讲解工作。而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小麦,搭载了大语言模型,是具备了很好地交互能力,同时具备引流招揽客户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商业服务场景里,去探索做产品讲解介绍、服务咨询等工作,实现在商业场景中的价值。
除了工业场景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场景,比较适合当前阶段人形机器人去做的,即做一些商用服务。在我们合作伙伴的门店里,我们做了导览导购相关的事情。之前我们自己也实地探索和调研过,当前人形机器人在一些场景里,比如服务员每天有80%的时间就是在做产品导览导购相关的事情,我们可以让人形机器人去做一部分导览和产品介绍、产品演示的环节,可以让机器人参与到商业作业的环节。
其实,魔法原子创始团队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机器人领域,已经在技术层面形成了比较好的底层技术架构,整体软硬件全栈自研技术,从关节模组到灵巧手到整机系统的集成与设计,再到软件层面,大脑、小脑层面,我们积累了丰厚的技术能力。
基于这样的技术基座,我们通过商业与工业前景的落地,去实现业务闭环。同时,当前机器人的技能还是通过数据驱动的,因此,我们通过业务闭环,在落地过程中采集真实场景真机数据,从而实现了数据闭环,迭代我们的机器人模型。这点非常关键,也是我们在落地过程当中重点做的事情,在数据层面跑起来。
目前,魔法原子旗下有两个方向的机器人产品,一个是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我们最新一代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身高1米74,全身拥有42自由度,具备视觉、语音、触觉等多类交互方式,搭载了我们自主研发的灵巧手。传感器方面,配备了包括激光雷达、深度相机、RGB相机,以及各种触觉传感器,目前这款人形机器人也已经面向市场量产销售。
魔法原子最早是做四足机器人起家的,我们目前面向消费级场景,研发推出了四足机器狗,也是行业里首款实现头身联动的四足机器狗,拥有13个自由度,以及我们自研的情感引擎系统,搭配语音、视觉、触觉等多模态交互能力,在C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支撑我们产品能力,支撑我们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是我们全栈自研能力。比如核心关节模组,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非常关键的动力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包含了非常多的型号,比如谐波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行星关节模组,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系列化产品,尺寸和扭矩覆盖面非常广。
从减速器设计到驱动器设计,再到模组集成与设计,我们整体自研比例超过了90%。通过自研,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整机成本,同时更好地发挥相应性能,在行业已经处于头部水平。未来,我们希望跟行业一起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制定。
此外,魔法原子也自研了机器人最重要的末端执行器灵巧手,我们的第一代灵巧手已经在一季度发布,从单指最大握力、整只手最大负载等方面,都是行业领先水平。魔法原子的灵巧手也搭配了触觉传感器,可以达到0.1牛的力感知分辨率,可以灵活感知、操作不同质地的物体,未来能够满足多类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具身智能机器人迈向场景落地,除了操作工具、末端执行外,还有一项关键能力,就是运动控制能力。魔法原子的机器人,经过过去几年的技术积累,从早期基于简化模型方案,已经逐步演进到基于强化学习、模仿学习训练。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小麦,是全球少数能够实现面向不同路面、不同场景拟人步态行走、跑步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产品。
魔法原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重量约67.5千克,在这样的全身体重冲击之下,在2m/s速度的跑步过程中,仍然可以保持比较优雅的跑步姿态。
基于我们的自研硬件,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整体抗扰动或者抗冲击能力,可以支持它做高动态行走,包括奔跑,抗扰动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最近我们一直在做跑步测试,因为是我们自研核心零部件,所以机器人抗扰动能力和抗冲击可以实现很好的调整,目前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要走向落地场景,整体智能化程度、泛化程度非常关键。魔法原子结合了行业目前比较领先的技术架构,从大脑视觉语言大模型到小脑,基于MOE混合专家系统架构,研发推出了面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原子万象大模型。
未来,我们会为它输送源源不断的数据燃料,围绕工业、商业场景,提供大量真机场景数据,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不同技能之间的泛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工厂上下料,高速数字马达每次来的位置不一样、场景背景不一样,我们实现了相应的位置泛化、高度泛化、姿态泛化、背景泛化、光线泛化等相应能力,从而推进它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单任务的泛化,甚至跨任务之间通用技能的泛化,这是未来机器人走向行业落地非常关键的一点。
未来五年,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间段,我们希望携手机器人行业同仁、场景合作方,推动整个机器人产业逐渐走向应用落地、场景落地。因此,魔法原子今年开启了“千景共创计划”,希望邀请一千个行业合作伙伴,打造一千个落地场景,从而推动机器人迈向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阶段,从具身智能萌发到具身智能涌现,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