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喂饱肚子也要照顾好鼻子:高铁泡面不宜一禁了之

内容摘要▲尽管铁路部门多次呼吁,泡面在高铁上的“江湖地位”却始终稳固。图/网络视频截图7月19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冲上热搜第一。据报道,有网友近日发帖称,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尽管铁路部门多次呼吁,泡面在高铁上的“江湖地位”却始终稳固。图/网络视频截图

7月19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冲上热搜第一。

据报道,有网友近日发帖称,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根据12306官方数据,密闭的高铁车厢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舒适体验。对平均运行时间在2-4小时的高铁旅程来说,在高铁上泡面,可能意味着同乘人近半程时间都将被泡面气味所笼罩。尤其对孕妇、儿童和对气味敏感的乘客而言,这种持续的异味确实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然而吊诡的是,尽管铁路部门多次呼吁,泡面在高铁上的“江湖地位”却始终稳固。

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首先,从经济角度考量,高铁餐食定价普遍在45-65元区间,一份泡面的成本不足10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特别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群体,这样的价格差异足以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其次,高铁餐食的品类单一、口味欠佳也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底,这场“泡面之争”的本质,是公共空间内不同群体权益的博弈。一方面,乘客享有自主选择食物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所有乘客都有权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这种权利冲突在密闭的高铁空间内被进一步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携带和食用榴莲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物品,但对泡面这类“有气味但不至于刺鼻”的食品,却未作明确规定。

这种政策模糊性给实际执行带来了困难,也因此引发了乘客对“选择性执法”的质疑。从更深层次看,这个问题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配。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快速扩张,乘客群体日益多元化,但配套服务却未能同步升级。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铁路部门转变管理思维,从单纯的“禁止”转向“疏导+服务”的综合治理模式。一方面,铁路部门可以想办法优化餐食供应。比如,增加餐食种类,除了盒饭,多提供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价格也分层设置,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之前广铁集团就曾在高铁上推出过 “一份家常饭” ,如今高铁外卖也在丰富着旅客的餐食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想在高铁上吃泡面的乘客,也可以采取一些折中措施。比如,在车厢里设置专门的 “饮食区”,让有需求的乘客集中在一个区域用餐,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

此次高铁“泡面之争”表面是饮食问题,实则是公共服务如何更好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深刻命题。破解这一难题,既需要管理智慧的提升,更需要服务理念的革新。通过构建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体系,完全可以在保障公共环境的同时,让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餐饮服务。这本身也是提升高铁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撰稿 / 陈剑宇(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