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新快报记者为您一线探营
十五运会两个开幕式舞台搭建等核心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舞美结构总体施工进度达50%。
在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即将来临之际,为全面展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7月28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举行“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活动,来自17个部室的主要负责人对部室工作亮点和突出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此外,相关负责人围绕开幕式筹备、场馆改造、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回应。
■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实习生 范欣然
亮点
现有30个老场馆进行“微改造”
通过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推动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是广州城市发展的一大规律。据市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唐仪兴介绍,今年借助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将“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继续贯彻到底,全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新一轮提升优化。
本次场馆改造工作中,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改造,采用“微改造”方式,一体推进场馆内外品质提升,围绕30个场馆周边打造17个精致街区,建设精致城区,打造宜居城市,赓续历史文脉,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
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绿色低碳场馆改造路径,打造一批绿色场馆新标杆,例如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是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完成零碳改造。开发太阳能光伏多场景应用,6个场馆加装光伏设施超1.3万平方米,天河体育中心降碳率达52%以上,年节省电量100万kWh以上,省奥体中心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2吨。
唐仪兴提到,广州以“兼顾赛时赛后利用”为原则,在改造中,累计增加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完善19处户外运动空间、升级10条户外健身跑道、提升18个地铁站点,推动场馆和街区在赛后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例如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外围环场铺设了国家田径协会认证的941米专业健身跑道,二层平台增设了700米的风雨健身跑道,年均可服务市民跑者超千万。
为深挖场馆历史文化底蕴,赓续千年文脉,省人民体育场融入了岭南骑楼设计,通过拆除场馆北侧部分看台、增设联通平台,贯通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750米广州传统红色纪念轴线。此外,广州对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的251根柱墩进行艺术美化,融入体育运动、广州特色、岭南文化、潮流活力等元素,打造独特的城市公共艺术,营造城市意境。
技术
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赛事
据市执委会数字技术部副部长李刚介绍,本次赛事指挥系统使用了广州MOC指挥系统,该系统突破传统赛事管理的局限,将赛事管理与城市整体运行深度融合。系统整合四十多类结构化监测数据和海量视频监控数据,融合人工智能、AI数字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结合城市特点及运行体系,打造了城市级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赛事态势“一屏统览”、赛事事件“一键指挥”、赛事运行“一网协同”。
赛事结束后,广州MOC指挥系统还将通过底座、数据、应用场景等继续赋能数字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确保系统可持续服务城市治理。
据李刚透露,数字技术部还将人工智能(AI)与大模型、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运用于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通过建设“全运广州”小程序,创新“十五运”城市文旅消费场景,开发多个全运创意活动。
在赛事服务方面,打造一站式赛事信息服务平台,设置“全运记忆”、“场馆知多啲”、“赛事日程”、“赛事新闻天天看”等服务模块上线“全运时光机”功能模块,以AI技术实现全运“照片活化、时空再现”展示历届全运会历史照片资料,打造沉浸式体育文化体验空间。“场内AR导航”采用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等技术,解决大型体育场馆内精准导航难题,通过“AR”在场馆内精准找到座位,为观众提供安心观赛、便捷出行服务。
在无障碍技术方面,通过科技助残,帮助残疾人顺利参赛、出行以及生活。例如,“导盲六足机器人”,具备复杂地形适应、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功能,能够帮助视觉障碍人群安全独立出行,目前正开展场地辅助测试场景规划,已确认测试场景,计划投放10台导盲六足机器人、6台无障碍引导机器人,之后将陆续在开幕式场馆、接待酒店和抵离场所等场景进行调试。
十五运保障进度条更新
开幕
舞美结构施工进度达50%
十五运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孟可表示:“我们组建了一支融合内地、香港、澳门的专家和创意团队,确保开幕式既有国际视野,又扎根于岭南文化、体现湾区特色。”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将运用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同时会优化电视转播效果,让观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通过屏幕感受震撼的视觉效果。
据孟可透露,目前,两个开幕式的舞台搭建、灯光音响安装、威亚安装等核心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场地保护覆盖已基本完成,舞美结构总体施工进度达50%。
此外,场外排练工作已启动近一个月。粤港澳三地四千至五千名演职人员正以“分时段”的科学排练方式投入紧张排练。
交通
智慧系统保障交通调度
本次全运会运动员采用“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方式,没有设置传统的“全运村”,赛时接待酒店和比赛场馆分布在广州各个区,面临中心区交通流量大、外围区交通里程长等挑战。为此,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科学设计保障通道,不断优化“大流线”“小流线”方案。
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比赛场馆等保障点位,按“一主一备”原则完成赛事保障通道“大流线”规划,涉及线路213条,约1300公里,确保抵离站点、酒店和涉赛场馆等关键场所之间交通便捷通达。
围绕十五运会交通保障服务,构建智慧交通调度系统,通过接入700余台保障车辆、200余条保障通道与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等智慧感知数据,为赛事提供运输任务智能调度、车辆运行智能监控预警、交通数据深度分析及城市路网动态监测等功能。
惠民
老字号文创雪糕将上市
市执委会市场开发部常务副部长黄远飞表示,通过联合爱心企业,推出全心‘手’护助残服务、体育场馆惠民健身跑道捐赠等7个公益项目,已累计捐赠价值约2700万元。在票务服务方面,通过广州赛区女子U16足球赛及排球测试赛,向市民免费发放门票10万余张,让市民提前感受“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独特魅力。
黄远飞介绍,他们重点推荐了“非遗主题”“美食特色”“乡村振兴”“湾区特色”“东西部协作”等领域的代表性本土企业、协作企业参与特许经营,在广州率先落地全国首家特许商品展示店、旗舰店。目前,121家特许零售店已遍布全市核心商圈、地标建筑、文旅景区及交通枢纽,赛会徽章、毛绒公仔、醒狮盲盒、广彩瓷器、陈皮茶饮等在内的精美特许商品应有尽有,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特别预告一下,由广州老字号企业打造的十五运会文创雪糕即将上市,诚邀大家届时品鉴‘打卡’”。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