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重庆渝州宾馆,一场媒体沟通会备受瞩目。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核心管理层首次集体亮相。他们身后,“新央企 新长安”的主题背景板格外醒目。
就在前一天,一家全新的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在众多观察者眼中,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组织变革,更是国家在汽车产业新一轮竞赛中的一次关键落子。
新长安这艘巨轮将驶向怎样的未来?面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长安有哪些底气和“武器”来开拓新局?沟通会上给出了答案。
新计划 5年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
“我们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沟通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的开场发言,为新长安定下了总基调。围绕这一目标,一套清晰、进取的“长安策”已然成形。
首先,是目标上的高定位。
新长安明确了2030年的奋斗目标:整车产销冲击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新长安将努力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现场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它考验的不仅是产品能力,更是体系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长安的战略将聚焦于三大计划: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线并进,毫不动摇。
其次,是资源上的空前投入。
“未来十年,我们将在新汽车领域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朱华荣宣布。
这笔巨额投资,将用于建立一个从底层研发到商业模式的完整创新体系。而新央企的身份,意味着围绕新体系的资源整合将更加高效。
最后,是技术与产品上的加速迭代。
新长安预判,未来新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未来五年,公司将面向全球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7款以上年销30万台级的全球化大单品。以密集的产品攻势,快速抢占细分市场,以规模效应摊薄高昂的研发成本。
技术上,长安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已提上日程,预计今年底实现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同时,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也已布局,预计今年底将完成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新机遇
新重庆建设按下“快进键”
新长安总部的落地,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位居三大万亿级产业之首。朱华荣表示,新长安将义不容辞,继续当好“主力军”。
目前,长安正全面带动重庆汽车产业“聚链成势”。通过战略引导,它吸引着更多全球顶级的电池、芯片供应商来渝设厂,助力重庆实现今年本地配套率超50%的目标。
新长安还是重庆打造西部科创高地的“策源地”。
“新长安将承担更重大的科研战略任务。”一位接近长安的业内人士称,“这将在重庆形成一个强大的创新引力场。”
记者了解到,新长安将在更高层级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其设立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正成为重庆吸引顶尖科研力量的磁场,有力推进重庆从过去的技术输入地,向前沿技术策源地进阶。
新长安还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名片”。
“新长安总部落户重庆,这是历史选择,也是国家战略安排。”朱华荣的话,点明了新长安与重庆的深层关系。
新长安的全球化征程,与重庆的开放战略同频共振。今年7月18日,“渝车出海”开创先河,1271辆长安汽车从钦州港“包船”发往中东。未来,将有更多的“重庆造”汽车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走向世界,新长安也将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
新未来
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变量”
新长安的成立,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注入了一个强劲而深刻的“长安变量”。一方面,它树立了央企改革的新典范。从市场预期的“合并求大”,到最终的“分立做强”,标志着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企改革的思路之变。
“这是一种‘冠军培育’模式。”一位长安汽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有体系内,识别出最具创新潜力的企业,打破束缚,精准赋能,让其成长为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军者,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探索。”
另一方面,它激活了产业竞争的新动能。一个资源整合更高效、科技创新更聚焦的新长安,将成为一条凶猛的“鲇鱼”倒逼市场参与者加快创新,将竞争的焦点从“拼价格”的内卷,转移到“比技术、比品牌”的更高维度。
短期看,是加剧竞争;长期看,是提升整个行业的活力。
最后,新长安还将夯实中国汽车产业科技自强的新根基。它将更有力地整合国内供应链,带动核心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有更多话语权,必须有央企的责任担当。”朱华荣的话掷地有声。百年薪火,淬炼新生。从嘉陵江畔到世界舞台,长安这艘承载着大国造车梦想的“新旗舰”已经正式启航。
相关
重庆长安汽车 控股股东发生变化
7月29日,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正式挂牌运营。
当天,长安汽车发布关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进展暨公司控股股东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安汽车”),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长安汽车公告显示,为明确分立各方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2025年7月27日,中国长安汽车、兵器装备集团签订了分立协议,分立前,兵器装备集团的注册资本为3,656,495.212732万元。
分立后,兵器装备集团的注册资本从3,656,495.212732万元,调整为1,656,495.212732万元;中国长安汽车的注册资本为2,000,000万元。
兵器装备集团的资产、股权分配按照《重组通知》确定的范围执行。分立前,兵器装备集团直接持有的长安汽车14.23%股份(1,410,747,155股股份)、辰致集团100%股权全部分立至中国长安汽车,本次分立不涉及价款支付。
债务分割条款兵器装备集团、中国长安汽车对分立前兵器装备集团的债务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和债权人已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后,双方应当及时办理本次分立相关的资产、负债、权益、业务、人员的交接、转移、变更登记或备案等手续。
中国长安汽车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其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本次分立有利于更好支持长安汽车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军企业,进入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本次权益变动后,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3纳米车规级芯片
全球首发“上车”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首发新车型来了——日前,深蓝汽车发布全球首款搭载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的新车型深蓝L06,较其他车企提前1~2年实现3纳米芯片的量产应用,展现了新央企的科技担当,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动车品牌”,并为全球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科技运动潮牌”——在发布新车的同时,深蓝汽车作为新晋央企核心力量,也发出了最新宣言。
作为新央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尖刀力量”,深蓝汽车将扮演何种角色?在7月30日举行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媒体沟通会上,深蓝汽车传递出重要信息:一个更快速、更聚焦、更具全球视野的新深蓝,正依托新央企的平台势能,加速奔向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中心舞台。
纵深
中国汽车行业 竞争格局或将生变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姚垠国表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已形成三大央企(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统筹发展的格局,汽车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这是政府层面着力解决汽车产业同质化竞争与资源分散问题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央企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三电”的关键资源已实现自主掌控;自主品牌销量达175万辆,同比增长超80%。但是,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以及丰田、大众等跨国集团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不仅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策略,也是应对当前行业变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1至5月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升至4.3%,较1至4月的4.1%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5.7%的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汽车行业整合被视为大势所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
在姚垠国看来,从原兵器装备集团分立出来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一级央企,其决策权更自主、优质资源更多、资源调度更直接,研发能力、资金保障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品牌溢价能力将更突出,将改变汽车央企乃至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新能源车企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新重庆-上游新闻、经济参考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