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盛夏来临,梅州五华县军营小学的孩子们便开始了小小的期待,他们和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之间有一个真诚的约定,每年暑假都将共同开启难忘的筑梦之旅。随着一辆满载图书与物资的大巴驶入幽静的山林,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广商”)筑梦星辰服务队如期而至,第11次踏上梅州的红土。这个持续了十一年的“暑假约定”不曾间断,又在今夏翻开新的篇章。
筑梦星辰服务队的“十年星火”仅仅只是一个缩影,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广商人的身影早已超越了讲台,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今年暑假,广商组织43支突击队、852名师生奔赴梅州、清远、湛江等11个地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在南粤大地上留下一份份青春的答卷。
■文/翁楚歆 黄玉亭 李润祯 邓善雯
点亮科技 让智能技术扎根田间
在传统农业模式中,喷洒农药的果农需要背着沉重的喷雾器,顶着烈日高温走遍果园。在恩平市沙湖镇的茶枝柑基地,e启逐梦突击队通过智能无人机植保系统大显身手,实现农药喷洒效率提升40%、用药量减少35%的显著成效,为传统农业注入数字化新动能,帮助果农解决了燃眉之急。贴心的队员们还制作了“政策一图懂”系列短视频,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帮助当地果农读懂乡村振兴政策,掌握政策要点,惠及当地群众2000余人次,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韶关市新丰县黄磜镇,星光实践团同样点亮了科技树,通过测试AI智能采摘机械臂,验证了AI视觉识别技术在佛手瓜采摘中的适用性。正值瓜果飘香的季节,队员以“科技+文创”的巧妙融合,为佛手瓜披上文化新衣,设计出趣味横生的主题桌游和萌态可掬的农产品IP形象,让小产品焕发大魅力。“小小佛手瓜也能成为‘大明星’!”队员们积极直播“带货”,通过镜头向世界分享当地的瓜香果甜,同时深入调研“两瓜两茶两花”资源,探寻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满满青春活力。
实力“出圈” 为产业振兴开辟路径
在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小筑民宿静静矗立。它以苍劲竹林为幕,潺潺溪涧为弦,奏响松林山水与人文底蕴的和谐乐章,是阳山县文旅领域的璀璨明珠。近日,这片土地焕发出别样的青春光彩,万农达突击队的队员们以大崀镇为文化原点,匠心打造“崀崀”“茶少”“栗大壮”特色IP,打造“大崀有礼”品牌矩阵,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突击队深入大崀镇,搭建“直播+新媒体矩阵+文旅调研”三大渠道赋能农产品产业市场,结合智能大棚与产销电商平台,借云端流量破圈市场空间,构建起“农文旅融合、产销研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创新设计推动文旅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实力“出圈”。九歌拾遗国风突击队将汉服文化与汕头澄海区东里镇的林檎果、樟林古港等本土元素融合,以特色纪录片创新非遗传播形式;鸢尾青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扎根增城区联安村,开展岭南非遗课堂,教授醒狮、剪纸、竹编等传统技艺;岭南星芒突击队在增城区联丰村绘制乡野农耕文化主题墙绘,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文化记忆;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在五华县潭下镇打造月光糕IP“瑶瑶”,通过电商直播助力销售额提升30%;赤梦突击队为汕头潮南区仙城镇三大景区设计数字化旅游线路,摄制宣传片,助力当地特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紫荆志愿服务队在肇庆广宁县赤坑镇制作MV《赤坑织梦》等宣传内容,全网关注超50.2万,提升当地特色产业知名度;星辰展翅实践突击队在平远县八尺镇排下村设计改造东江源广场,设计吉祥物“源源”及7种文创产品,助力村庄申报3A级景区;艺术设计学院党员调研突击队持续在清远英德横石水镇开展助农服务,探索“红色文旅+智慧助农”模式,建立数字化档案与展示平台……文化传承下来,名气传播开去,特色产品销量也有了实打实的增长,广商学子与村民们一起,绘制了一幅产业兴、文化盛、乡村靓丽画卷。
用爱守望 以教育打开未来之窗
在教育帮扶领域,各突击队同样百花齐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坚信,暑期的小小课堂,也能助力孩子们开拓眼界,看到更广阔的未来。
广商信心飞扬突击队精心打造“e课堂”支教项目,开设Scratch编程启蒙、趣味科普实验等课程,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学,已惠及5所乡村学校。晨曦逐梦突击队作为黄埔区唯一入选全国“七彩假期”的团队,联合团区委搭建心理健康帮扶机制,采用“公益支教-调研实践-交流访谈-推广宣发”的工作模式,为连州市星子镇青少年提供长期陪伴。石斛花志愿服务队开展21天夏令营,为3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太极、手工、急救等课程,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又形成了有价值的乡村发展调研报告。凤翼突击队开设的“七彩课堂”采用“理论讲解+沉浸体验+趣味实践”模式,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在回程的路上,所有人均是依依不舍。“可能是某个孩子递来的野草莓,是农户塞给你的自家花生,是星空下村民们的爽朗笑声——这些瞬间会成为青春里最闪亮的星。”一名队员分享道。
青春担当 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路
广商43支突击队在2025年暑期“百千万工程”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852名师生深入乡村,累计服务1.7万人次;科技助农覆盖超1000亩种植基地;文创设计推出30余个特色IP;教育帮扶惠及2000余名乡村学生。“今年我们延续形式创新、多元融合的实践理念,深度聚焦岭南特色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等关键领域,确保服务靶向发力,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蓝图落地。”广商校团委书记汪椿东说。
当实践活动结束时,有队员在日记中袒露心迹:“背上行囊时我们是播种者,离开时才发现,被照亮的是自己的青春。”从技术赋能到优化乡村公共空间;从非遗调研到打造文旅IP,广商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校方表示,通过校地协同、专业融合、创新驱动,广商将持续探索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教育智慧和青春力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