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手机硬件卷到现在,各家安卓旗舰的充电速度都卷到超百瓦,真我甚至在2024年发布过320W超光速秒充,不到5分钟就能充满电池。虽然三星、苹果等国外手机厂商的产品还是用着25W,比安卓机少好几倍,但实际充电速度并拉不开多少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能解释:安卓手机快充会降功率。
先说一个最容易被误解的点——快充的瓦数,指的是“峰值功率”,不是“全程功率”。
比如你买了个100W快充手机,它可能在电量极低的时候,确实能充到接近100W,但这个状态只维持个5到10分钟。之后功率就开始往下掉,因为电池受不了啊!
电池充电有个“三段式”规律:
恒流阶段:电量低时,可以猛充,这时候才是你看到的那个“100W”的高光时刻,5-10分钟就能充个三、四成。 过渡阶段:充到一定程度,充电速度就得降下来,避免过热和损伤电池。 涓流阶段:快充满时,得像滴水一样慢慢充,保护电池寿命。
所以,哪怕你用100W,真正“高速”充电的时间可能就前10分钟,后面大半程其实和65W、甚至30W差不了太多。而苹果、三星虽然峰值只有25W,但他们保持满速充电的时间较长,整个充电曲线比较平缓。举个例子,iPhone 16能在30分钟为手机充入63%电量,随后逐渐进入涓流模式,约90分钟充满手机;但一些安卓手机满功率充电也就只会维持几分钟。
功率越大,发热越猛。所以厂商还得靠算法、VC均热板、分阶段降速来控温,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持续高速充电”的能力。
从商业角度来看,高功率快充也逐渐成为厂商“互卷”的重要赛道,超百瓦快充在发布会PPT上确实很震撼,但厂商并不会直接告诉用户这个功率能充多久。
那为什么苹果、三星不卷快充呢?其中一种解释是,这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对其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打击。因此,它们更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技术策略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也曾经有报告表示,苹果、三星并不认为更高的充电速度能显著推动销量增长,现有的充电解决方案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增加充电功率意味着要对手机的设计、电池选择、充电线配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进,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成本。考虑到这种投入与可能的回报不成正比,他们选择了维持现状。
此外,为了保持与现有第三方配件市场的兼容性,苹果和三星还需要考虑新的快充协议是否会影响已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可以说,安卓机快充和苹果三星25W快充在实际体验中差距没那么大,是安全、商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买手机时别太迷信那个“100W+”的数字。真正影响你体验的,是电池寿命、温控表现,而不是发布会喊出的那个最高值,买之前也可以问问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