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科技丨国内AIGC赛道探索已基本结束,下一个“DeepSeek”已经在路上

内容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欧阳宏宇自2023年3月16日,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正式启动邀测到如今已过去两年多时间。这期间,BAT、科大讯飞等头部科技企业不断加码AI赛道,Kimi、豆包、DeepSeek等现象级AIGC产品接踵而至。该如何总结国内A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欧阳宏宇

自2023年3月16日,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正式启动邀测到如今已过去两年多时间。这期间,BAT、科大讯飞等头部科技企业不断加码AI赛道,Kimi、豆包、DeepSeek等现象级AIGC产品接踵而至。该如何总结国内AIGC领域这段时间的成绩?

4月16日,《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报告》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提出了目前我国AIGC应用发展四大趋势,并表示,截至2025年,国内AI产品第一轮变革基本完成,赛道探索已基本结束,头部格局相对清晰。不过,报告也认为,AI技术的能力涌现依然在持续,变量依然具备颠覆式变局的能力。

据介绍,这是首份以国内AIGC应用为对象,全景式图谱化呈现中国AIGC应用现状及趋势的行业研究报告,选取了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和长期发展潜力的AIGC应用及企业,并细分为to C消费端产品、to B行业应用和底层开发工具三大维度,涉及50多个细分赛道,呈现国内AIGC应用的竞争格局与创新脉络。

从模型层、C端产品层、B端应用层和开发工具层四大角度出发,报告总结了国内AIGC应用现状与演变方向。在模型层方面,新模型架构和训练策略优化正在极大推动大模型普惠,国内大模型的竞争重点也正在从“技术有无”转向代差级别领先能力,推动创新重点开始面向落地场景和应用。

报告认为,目前国内的第一轮场景探索已基本完毕,AI智能助手、AI搜索、AI 2D生图和AI直接生成视频成为本轮最受关注的AI原生场景。在第一轮洗牌之后,正在明确的AIGC应用创新趋势是:一站式/全陪伴工具,并且AI操作系统被视为下一代超级流量入口。

同时,由于行业垂直大模型带动多场景规模化渗透,开源模型+行业微调在中小企业的渗透率正在提升。无论是以增量预训练还是后训练,行业垂直大模型能够通过领域知识提升模型-场景间的契合能力。

在开发工具层面,生态标准化+软件工程AI化趋势日益明显,独立开发者迎来模块化开发时代。报告认为,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爱好者,都能受益于日渐成熟的AI应用开发生态与工具,低成本高效率地构建AI应用。AI产品开发正将从资源和技术导向,逐渐转向场景创新型导向。

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AI应用正从概念走向现实。AIGC应用的创新正在进入产品、场景时间,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用户市场、生态市场,中国在AIGC应用创新阶段具备的潜力和能力,正在展现换道超车的可能性。

报告据此预测,DeepSeek带来的颠覆式变局,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打破了AI智能助手格局,而多个AI产品也因为率先拥抱DeepSeek,在自身生态协同下快速拿到了下一轮竞速的入场券。而生成式AI在多模态技术、融合能力上的探索还在继续,下一个“DeepSeek”已经在路上。

谈及国内AIGC赛道的预期,百度副总裁阮瑜认为,大模型正在一系列场景中如何释放生产力,为各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具体到各场景中,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炜清表示,大语言模型时代的数据科学新引擎正在重构数据科学工作流;蚂蚁集团平台智能体验技术负责人徐达峰则聚焦前端生产力,指出AI驱动的前端研发范式革新推动企业级研发效能的突破,正持续推动前端工程领域智能化升级进程。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