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迎来深度应用关键年 快手盖坤:技术趋势将聚焦于生成效果和可控性

内容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2025年将是生成式AI技术走向深度应用的关键元年。”7月27日,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整个行业都意识到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拐点已至,其应用的成熟和发展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2025年将是生成式AI技术走向深度应用的关键元年。”7月27日,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整个行业都意识到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拐点已至,其应用的成熟和发展速度也会非常迅猛。“未来,技术趋势将聚焦于生成效果和可控性的持续突破,技术的精进也将为产业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从ChatGPT发布到DeepSeek上线,生成式AI不仅仅展现出技术革新的一面,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

盖坤认为,目前,生成式AI大模型正成为这个时代内容创作新基础设施。“目前,其API服务已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行业,让每个人用AI讲出好故事。”

在产业端,生成式AI已为内容产业带来创意生产力解放。以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短剧赛道为例,据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新剧总经理、制片人赵劼介绍,自2023年起,华策已启动AI垂类模型研发,推出“有风”(文生文)与“国色”(文生视频)等自研模型。“短剧赛道已显现AI驱动的‘从点到链到面’的全产业渗透趋势。”

事实上,从AI生成场景辅助视频制作,到未来应用AI视频生成技术全流程辅助创作,生成式AI也在不断迭代,并成为成为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以可灵AI为例,自发布以来迭代升级30余次,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服务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具备“模型效果+高效工具”的形态。

对于生成式AI的发展方向,记者了解到,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生成式AI产品已迭代了多图参考、灵动画布等能力。比如,让AI在不同画面中,让生成的角色、主体和场景保持一致性、动态质量,提升视频整体画风。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关技术迭代主要围绕两大主线,一是基础模型能力提升,二是与用户共创优化产品方向;并通过用户反馈持续优化模型,形成“技术+用户”双轮驱动模式。

“凭借其在画质、表演和镜头处理上的顶级表现,让AI叙事具备了与用户深度沟通的能力。”AI TALK主理人汗青看来,生成式AI内容的“工业水平”是决定用户能否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随着AI导致内容生产成本降低,审美力将成为创作者的核心壁垒。“生成式AI的价值不仅是提升效率,更在于共同探索新的内容格式与创作可能性。”

“AI并非替代创作者,而是激发想象力的共生体,催生新的人机协作模式,为艺术产业带来新的表达形式和创作可能。”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吴亦深表示,以可灵AI为代表的国产工具,已能支持高质量、高效率的AI艺术创作,推动中国艺术家实现技术自主。他预测,未来,随着AI技术发展,更多专业创作者和收藏者将参与AI艺术生态,推动其专业化、系统化发展。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