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技术与人才双驱动,乘势而上二十年

内容摘要270 亿颗。这是截止目前,兆易创新SPI NOR Flash 产品的累计出货数量,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此外,依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兆易创新GD32 MCU 凭借累计超过 20 亿颗的出货量,已成功跻身 2024

联系电话:400-962-3929

270 亿颗。这是截止目前,兆易创新SPI NOR Flash 产品的累计出货数量,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此外,依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兆易创新GD32 MCU 凭借累计超过 20 亿颗的出货量,已成功跻身 2024 全球十大 32 位通用 MCU 厂商,位列第七,在本土厂商中排名首位,成为中国 32 位通用 MCU 领域的首选。

20 年。从 2005 年到 2025 年,是兆易创新高速发展的二十年,更是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二十年。从发布中国首颗 SPI NOR Flash 的破冰之举,到构建覆盖存储器、MCU、传感器、模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球化矩阵,兆易创新完成了从本土厂商到国际领先 Fabless 芯片供应商的转身。随着国际总部在新加坡落成,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彰显了公司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更标志着以全球化思维重构产业生态链的决心。通过深度整合全球技术资源与市场营销网络,以硬核实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存储芯片、微控制器等核心领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开启了半导体企业高质量全球化的新范式。近日,半导体产业纵横深度对话兆易创新 CEO 胡洪,解码兆易创新的创新发展路径。

二十年间,兆易创新以技术深耕为基、战略卡位为翼,持续突破产业层级。

2008 年,兆易创新推出国内第一颗 SPI NOR Flash,这一步棋走得精妙。彼时,国际存储巨头三星、美光、海力士等纷纷战略性收缩 NOR Flash 业务,将资源集中于 NAND 和 DRAM 领域。兆易创新却凭借对技术路线的前瞻研判和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逆势加码 NOR Flash 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在全球产业调整期完成了关键的技术储备和产能布局。这一战略定力在随后的产业周期中展现出惊人的前瞻性价值。2017 年后,随着全球物联网生态的爆发式增长、5G 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以及可穿戴设备、AR/VR 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NOR Flash 市场需求呈现结构性复苏。兆易创新依托十余年深耕积累的技术优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在全球市场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已成功打入诸多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迄今全球市场份额跃居第二,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历程完美诠释了中国半导体企业如何通过精准的战略判断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全球产业格局变动中把握机遇、实现突围。

2013 年,发布 ARM Cortex-M3 内核 32 位通用 MCU,自此入局 MCU 市场。

2019 年,并购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新一代智能终端生物传感技术。

2021 年,发布公司首颗 DDR4 产品,补齐利基型存储拼图。

2024 年,并购锂电保护芯片龙头苏州赛芯,拓展电源管理产品线。

今天再看兆易创新的财报,2024 年全年收入 73.56 亿元,非存储业务也已经占到了差不多 30%。正如 CEO 胡洪所讲:「兆易创新成立 20 年来,产品线布局持续丰富,NOR Flash 是目前最大的产品线。在 NOR Flash 之后,我们又发展出来 MCU、利基型 DRAM、传感器等第二、第三、第四成长曲线。」兆易创新搭建的四条成长曲线证明了:真正的发展,不是追着风口跑,而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把刚需做成壁垒。

二十年,兆易创新的另一场赛跑,藏在人才赛道里。

电子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本质上也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当问及如何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胡总表示「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各行业均强调工程师文化的重要性,而卓越工程师恰是价值创造的核心力量。」

兆易创新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与社会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二十年,体现了一家优秀企业的社会担当。

外部人才赋能方面,兆易创新大学计划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培养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己任,持续在技术上与高校院所双向赋能。其一,着力人才联合培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共同打造精品课程,并联合出版了二十余本专著教材,累计销量已超过 20000 册。这些课程、书籍和配套学习工具,让高校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行业实际需求和前沿技术,其二,助力学术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师资培训和电子竞赛,吸引高校师生交流参赛,推动优秀案例全国复制推广。其三,共建产研平台,兆易创新与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实践基地,成功将最新技术应用于高校实践场景,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

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兆易创新定制了全方位的人才发展战略,推出了「初芯 - 燃芯 - 慧芯 - 领芯」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针对新员工、骨干员工、初中高层管理者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和完备的人才机构。胡总表示,「共同成长」是兆易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公司持续搭建企业与员工双向赋能的平台。

二十年,兆易创新把赋能发展放在第一位。正如胡总所讲:兆易创新自 2018 年起,已连续八年对研电赛进行总冠名。希望借助这一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全国性竞赛,将其打造成为公司生态建设、方案挖掘、品牌宣传和人才培养的领先平台。在生态建设方面,借助研电赛企业命题,让更多同学在学习阶段就使用兆易创新的产品和工具设计整体方案。在方案挖掘方面,通过研电赛积累了上千份优秀作品,其中不乏成熟且具有商业化价值的方案。比如去年入围「研电之星」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可靠铁路电网故障检测系统》方案,使用兆易创新的 Flash、MCU、模拟多款芯片进行设计,目前已在全国多地高铁线路开展批量测试,并通过了实际场景验证。这套系统不仅适用于高铁电网运维,还可以拓展到发电厂、化工厂等工业电网的故障检测领域,展现出跨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在品牌传播方面,兆易创新始终秉承「科技创新赋能美好生活」的发展使命,通过研电赛,将公司的愿景与企业文化传递给高校师生。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企业招聘与研电赛深度融合。目前在西安、合肥、成都等办公地已有多名往届参赛选手加入到兆易创新大家庭,形成「以赛引才」的良性循环。这些具备实战经验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和项目中坚,为公司注入了更多创新活力。

在整个交流环节,胡总特别提到:「竞赛在每一位参赛者心中点燃了科技创新的星火。随着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必将以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在更广阔的科技领域绽放光芒。」这正是兆易创新与研电赛、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一路同行的期待。

向上突破,向下扎根,兆易创新的发展动力势不可挡。

纵观发展历程,以 感、存、算、控、联 构建五位一体的芯片产品矩阵。从工业自动化到智能汽车,从消费电子到通信设施,兆易创新的技术足迹已遍布各类应用领域。如今,面对 AI 技术掀起的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公司正以前瞻性布局把握时代机遇。

谈到智能时代的技术和产品准备,胡总介绍到:兆易创新作为综合性芯片企业,具备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球 AI 硬件生态,从 AI 耳机、智能眼镜到 AI PC 等新兴场景均实现规模化落地。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战略性赛道,胡总特别强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潜力不亚于智能汽车,边缘侧需要具备智能感知和自主判断能力。为此,我们正在开发新一代 AI 赋能型 MCU 产品矩阵,为即将到来的具身智能革命提供底层芯片支撑。」凭借 存储+计算+感知 的三维产品布局和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兆易创新正以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创新,为 AI 时代的产业变革提供解决方案。

风起青萍,浪成于微。二十载深耕不辍,兆易创新已从本土芯片设计领域的开拓者,成长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要参与者。期待以『未来式』创新破局,在全球化科技竞争的浪潮中,驶向更辽阔的发展蓝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